近兩年,家長講座流行的話題大都集中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、責任感及抗逆能力等,務求使「怪獸家長」悔改,趕走公主及王子病。
作為三名子女的父親,我也意識到我們新一代家長對子女較上一代民主,即不會單向地下指令,要求子女跟隨,也需兼顧他們的意願。如此,只要父母的立場稍不堅定,便容易傾斜到子女的好惡之上。無可奈何,父母唯有用物件或金錢作餌,以換取孩子合作地吃飯、洗澡、做功課、起床、穿衣、甚至睡覺,久而久之,子女完成任務多靠外力的推動,卻欠了自我滿足的成就感,更難言責任感。
父母這般重視子女委實是件好事,但現代父母卻往往過度追求孩子的成就,而忽略了心智的培育。打從嬰孩開始,父母已經從飲食、智能、才藝等各方面的培養下工夫,務求孩子在最有利的條件下成長,不能輸在起跑線之上。不錯,新世代的孩子無論在體型、知識、智商、體育運動、琴棋書畫等各樣的造詣及技能,都比他們作父母的一輩優勝,但我們付上了甚麼代價呢?高分低能 (高智商IQ ,低情緒智商EQ) 的孩子,可不是社會之福。
當我見到不少香港父母寵愛子女之情,真是矛盾至極,既溫馨,但又憂愁。即使是一毛不拔的父母,寧可自己少買東西,減少開支,也不會吝嗇在子女身上的投資。昂貴的課程,不斷更新的電玩,一對一的私人教練,目不識丁的小人兒在餐廳、酒店開生日派對,這都是社會的進步,家長的呵護,商人的智慧所合成的現象。孩子的確樂在其中,覺得優越自豪,但習慣受重視、獲獎勵及被陪伴的一代,又怎會有能耐面對將來的困難、挫折及寂寞的光景呢!
本人也只是家長一名,無意在此唱高調,呼籲大家盼望時光倒流,學習我們的父母,抱著天生天養的觀念照顧孩子,不用給他們太多關注,讓孩子自己奮發圖強。誠然,我知道時移世易,但在不可逆轉的潮流之下,我仍冀盼藉著自己的經歷及體會,與眾父母共勉,加添一分醒覺,在愛惜小朋友,不想他們受苦之餘,也要學做一個有智慧的笨父母,適度的放手,讓孩子在苦頭中鍛煉好身手,迎接未來社會更艱巨的挑戰。